国产悠悠视频在线播放,操校花,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7,好吊妞视频988在线播放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認識和把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若干維度

    作者嚴冰

    日期:2019/12/24        來源:本站        點擊數:

    差不多剛好五年以前,我在深圳參加了“2015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高峰論壇”及奧鵬教育的年會。到今天,退休剛好四年之后,我又有機會參加此次在廈門舉行的“2019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高峰論壇”及奧鵬教育年會,我感到非常高興。這樣我就可以說:我沒有缺席過奧鵬教育自成立以來的任何一次年會以及同期舉行的所有論壇。
    在五年以前舉行的那次高峰論壇以及年會的小結發言當中,我主要從五個方面解讀了公共服務體系的“圖變”:
    第一,“圖變”是在新的形勢下,重新審視和認識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價值和作用,沖破舊的觀念和形成新的共識的過程。
    第二,“圖變”是主動適應社會教育需求和各類社會成員學習需求變化,實現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戰略轉型的過程。
    第三,“圖變”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持續推進和深化改革,研究和解決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所涉及的較深層次問題的過程。
    第四,“圖變”是通過多個主體的協同創新,重構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乃至整個遠程教育“價值鏈”和“生態圈”的過程。
    第五,“圖變”是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自身建設,形成、提升和顯現與其承擔的使命相匹配的綜合能力的過程。
    非常感謝此次論壇的組織方,給我這樣一個從一開始就介入公共服務體系的老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機會。我這次發言既不是前面各位大家那樣的學術演講,也算不上往年那樣對公共服務體系工作的小結,只是簡要講講我的一些體會。
    我向來認為,什么時候都不能輕忽了“審時度勢”,而“度勢”往往比“審時”更加重要。尤其必須對內部和外部發展環境可能和正在出現的各種變化保持特別的敏感。基于這樣的考慮,我確定了今天的題目:“認識和把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若干維度”。
     
    認識和把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第一個維度是現代教育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2月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其中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而2035年主要發展目標,首先就是“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我想這是我們現在認識和把握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第一個維度。
    張堯學院士今天上午講了公共服務體系的前世今生,特別是前面的發展過程,并談及對后面的發展期望。
    我們以往所熟悉的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當中應運而生的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最初叫現代遠程教育校外教學支持體系,其主要任務是給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開展遠程教育,主要是學歷補償繼續教育,提供社會化的支持服務。我們現在更有必要從構建服務全面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的維度,重新認識公共服務體系。若非如此,便是重演“刻舟求劍”的故事了,所謂“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今天好多專家都談到了長期以來在公共服務體系的運行發展中可能形成的思維定式、路徑依賴及其影響。正像他們所指出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它的構建意味著中國教育必將發生極為廣泛和深刻的變化,其中有兩個關鍵:一個是結構性的調整,一個是價值觀的變化。
    談及結構性的調整,我曾經多次援引國外學者的觀點,建立終身學習的體系,不是在現行教育制度頂部加上成人和繼續教育,而是國家在整個教育制度發展途徑上一次根本性的結構調整,最重要的則是我們的教育價值觀或者通常所說的教育價值取向的變化。現代中國教育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和我們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價值取向有關系。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中國教育乃至中國社會對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認知,總體上還是比較滯后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在中國要想從理論到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對于學校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開放遠程教育以及社區教育等領域有可能在許多方面率先進行創新探索,并且有所突破。這些都是公共服務體系的主戰場。公共服務體系的價值和地位,公共服務體系內部和外部的發展環境,顯然都將出現全方位和深層次的變化。現代教育服務業以及公共服務體系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未來教育的發展模式和基本格局,甚至可以進一步說:有可能成為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也即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現代教育體系”這個維度上,可以得出這么幾個初步判斷:
    其一,公共服務體系是現代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課題。公共服務體系的探索與發展,對于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又有可能產生多方面直接與間接的作用。現在我們談論的,很大程度上主要還只是“潛能”或者潛在作用。
    其二,教育價值鏈和生態圈的重構不可避免。教育體系新的組織結構包括未來學校的形態,將長期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學校教育,也并不是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目前,教育體系的組織結構實際上已經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在新的教育價值鏈和生態圈中重新定位,不斷進行創新探索。
    其三,教育體系改革首要目標是構建政府、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親密關系。盡管整個教育體制改革的形勢還是比較復雜的,但是,我們應該可以預見的是:公共服務體系長期以來與作為辦學主體的學校之間的依附關系,將會逐步發生變化。公共服務體系的獨立性和主體性將會逐步增強。
    其四,現代教育體系變革將是一個持續推進和深化改革的過程。國外學者很早就指出,各類教育體系對于變化幾乎與生俱來的抗拒將長期存在。這就意味著,制約公共服務體系生存和發展那些較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不可能迎刃而解,所以還要打“持久戰”、“攻堅戰”,以及做好直面各種挫折和失敗的準備。
       
    認識和把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第二個維度是信息技術應用。
    今天多位專家都講到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教育發展的革命性的影響,其中特別提到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關于“互聯網+”,大家也談得比較多。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則為社會服務,并為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及其實現路徑。由此,則形成了我們認識和把握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又一個重要維度。2019年12月6號,國家七部委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更加明確地提出要“促進社會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協同化,更好惠及人民群眾,助力新動能成長”,具體的內容包括“以數字化轉型擴大社會服務資源供給”,“以網絡化融合實現社會服務均衡普惠”,“以智能化創新提高社會服務供給質量”,“以多元化供給激發社會服務市場活力”,“以協同化舉措優化社會服務發展環境”­——這些都是公共服務體系今后必須進行創新探索的課題。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斷言: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互聯網+教育的許多關鍵目標,將是通過教育服務業包括公共服務體系得以實現的?在被稱為“終身學習里程碑”的著作《學會生存》里有一段話:“只有當教育技術真正統一到整個教育體系中去的時候,只有當教育技術促使我們重新考慮和革新這個教育體系的時候,教育技術才具有價值。”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信息技術的價值和應用只有在教育體系發生足夠的變化之后,才有可能充分顯現出來。當然,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也能強有力地推動教育變革,有效地促使教育體系逐步發生變化。那么,公共服務體系對于“教育技術促使我們重新考慮和革新這個教育體系”,應該也能提供很多新的想象空間和探索空間。同時恐怕也不能否認,公共服務體系也有可能成為阻礙我們重新考慮和革新教育體系的因素。
    當前,我們還有必要特別關注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今天,英國牛津大學Michael Wooldridge教授和我國西安交通大學鄭慶華副校長的主題演講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19年5月,中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聯合舉行了一次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主題為“規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引領與跨越”。在這次會議通過的成果文件《北京共識》中特別指出,人工智能服務于提供全民終生學習機會,其中包括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這三類學習也是對學習類型的基本分類。《北京共識》提出要“采用人工智能平臺和基于數據的學習分析等關鍵技術構建可支持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綜合型終身學習體系,同時尊重學習者的能動性。開發人工智能在促進靈活的終身學習途徑以及學習結果累積、認證、發證和轉移方面的潛力”。人工智能在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過程中的作用,無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不過,可能有點煞風景的是,我很想重提我曾經多次提到過的“技術迷思”與“概念炒作”等問題。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過程中,這樣的戲碼有很大概率會重新上演,對此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
    現代教育服務業和我們公共服務體系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可能是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與互聯網時代的學習文化相匹配的技術文化。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當中的應用、價值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聚焦于“學習”,聚焦于學習者的學習。教育信息化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滿足社會成員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個別化的終身需求,幫助學習者達成或實現有價值、有質量、有效果、有價值的學習,包括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最重要的是要讓這樣的學習真正發生和達成。
    無論信息技術在學習中的應用變幻出多少種花樣,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始終“咬定”學習不放松,提供學習者所需要的服務。我堅持認為,這里面最重要的可能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學習環境;二是學習資源;三是學習知識,包括學科和非學科的全過程的知識;四是學習評價,當然也包括學習成果的累積、承認、認證和轉移。
       
    認識和把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第三個維度是市場運行邏輯。
    當初啟動公共服務體系試點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包括八個字: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公服體系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和矛盾可能都與市場運作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但是,也正是由于堅持了這八個字的指導思想,公共服務體系才被認為可能是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體制機制層面取得的最具突破性的進展。這也是今天北京專升本大學陳麗教授的視頻發言中談到的看法。
    我寫了一篇題為《市場邏輯》的短文,其中提到,“無論基于何種立場和見解,或者基于何種關切和訴求,市場邏輯恐怕都是遠程教育發展中難以回避的探索和研究課題。或者還可以說,遠程教育發展中出現的不少問題,都可能與輕忽其中的市場邏輯有關”,而“我國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是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這對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當然,現在仍然有必要進一步為公共服務體系的市場運作“脫敏”,并更加理直氣壯地將市場邏輯作為認識和把握未來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一個重要維度。
    世界銀行根據服務的屬性,傾向于采用“兩分法”將公共政策范疇的服務分為公共服務和非公共服務兩類,并認為政府在服務提供方面有三種干預工具,即:監管、付費和直接提供。這三種工具分別適用于不同種類的市場。我們國家多采取“三分法”,也就是將公共服務又再分為基本和非基本兩類,這樣一共分為三類:基本公共服務,非基本公共服務,以及非公共服務。作為私人產品的非公共服務以及作為準公共產品的非基本公共服務自然要遵循市場邏輯。作為純公共產品的基本公共服務也將越來越多由政府購買社會服務來實現,這里面同樣存在市場邏輯。今天下午西安交大鄭慶華副校長的主題發言當中也特別提到知識服務的供給側改革問題。要研究這個問題,必須關注其中的市場邏輯,這里面涉及很多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教育服務業走向開放是個必然趨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更重要的還是要培育要素市場,依靠市場力量發展,以多樣化的教育服務來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國家七部委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中也提出,要“針對社會服務公益屬性強、市場回報低、質量難評估、隱性門檻高等特點,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探索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多元化供給機制,促進多領域跨界融合發展,提升市場主體盈利能力和空間,有效激發社會服務市場活力”,其中包括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網絡課程、社會化教育培訓產品按照相應規定和程序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培育在線輔導等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新模式”,等等。諸如此類的意見對公共服務體系的探索與發展,應該說是很有針對性的。
    以往我們談及遠程教育發展的動力,有一個說法叫“雙輪驅動”,即需求驅動和技術驅動。后來我又增加了一個“資本驅動”。認識和把握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不能不關注資本在這個領域縱橫捭闔可能造成的復雜效應。一提到市場邏輯,大家都很容易想到企業的終極訴求是追求利潤、實現利益最大化。然而,2019年,181位美國大企業的CEO集體簽署了名為《公司的目的》的宣言,并在8月19日的《紐約時報》上整版刊發。在這一宣言中,這些CEO們集體發聲:“企業的目的不能僅僅是代表股東利益,而應該更重視履行企業對消費者和社會的責任!”由此可見,現代企業要實現的目標維度更多了。
    “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很早之前就從社會信仰和人性的角度看待組織和管理,提出:“左手管理,注重組織的有效性,右手信仰,強調組織的正確使命,兩者平衡的組織才能給人類帶來真正的福祉。企業絕不能僅僅是利潤最大化的工具”。我國經濟學家張維迎有本書叫《市場的邏輯》,其中歸納了市場的基本邏輯:“如果一個人(機構)想獲得幸福,他首先必須使別人(別的機構)幸福”。市場的這一邏輯,把個人對財富和幸福的追求轉化為創造社會財富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這里面不僅僅包含我們通常說的社會責任。這幾年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叫“受人尊敬的企業”。奧鵬趙總今天也講到,奧鵬要做“受人尊重的企業”。什么叫受人尊重的企業?怎么樣才能成為受人尊重的企業?誰來判定這個企業是不是受人尊重的?這都是需要探索的問題。不僅奧鵬教育,很多企業以此作為企業愿景。由于所有服務相關企業所注定具有的特性,所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都能成為真正受人尊敬的企業。關于企業的運營邏輯,這是我特別想補充的一點。
     
    認識和把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第四個維度是行業發展規律。
    以往,我們更多是在企業的層面考慮問題,而不太有行業的意識。2007年3月,我國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之后,我開始特別關注現代教育服務業作為一個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在那之前還有一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在其第七專題“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中就明確提出網絡教育作為現代服務體系中的五大應用之一,把發展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教育服務業作為其中的一個重點目標。而在《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的總體要求中提出,“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增強功能、優化結構”,而在“加快推進服務領域改革”部分又進一步“明確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和公益性質,對能夠實行市場經營的服務,要動員社會力量增加市場供給”。那么,從行業的角度,或者更具體地說,在現代教育服務業發展的進程中,認識和把握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趨勢,現在看應該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幾年我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作為綜合專家組的組長參與組織高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學標準的審定,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必須去研究行業分類。根據我們國家現行的國民經濟行業的國家標準,行業可分為97個大類,教育是其中的第83個大類,又分為6個中類: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與技能培訓、教育輔助及其他教育。我們通常理解的教育服務業包括公共服務體系,似乎很難歸類,勉強可以歸入其中的“教育輔助服務”。但是我認為,這個行業的分類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探索與發展,會逐步發生變化。
    當然現代教育服務業涵蓋面很廣,或者還有狹義和廣義的不同理解。作為一個行業的公共服務體系涉及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但不管怎么說,公共服務體系作為新興行業的形成和發展應該是個趨勢。我們必須更多地從行業的角度和立場,而不僅僅是習慣性地從某個規劃、某個工程、某個項目,甚至某個企業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公共服務體系的生存和發展。
    按照行業生命周期理論,行業發展通常可以分為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公共服務體系作為行業,我個人認為總體而言可能還處于幼稚期,或者說處于幼稚期和成長期之間,因而不能夠擺脫這個時期所必然會面臨的各種問題。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問題,從行業成長周期的角度去看,一點都不奇怪。這里面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探索。首先是行業價值鏈和生態圈的構建,具體包括行業的業態、行業的性質、行業的標準、行業的分工以及產業結構。另外,教育服務業也有很多自身的特點,像跨行業或所謂跨界,行業競爭機制,行業合作機制,行業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等等。不少企業的發展愿景是要成為領軍企業,然而,沒有行業,哪來的領軍企業?沒有行業,就不是領軍而是孤軍。這個領軍企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首先應該是在行業發展進程中體現出來的或者形成的。現代教育服務業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公共服務體系是必須成為協同創新的主宰。公共服務體系應該特別重視發揮和協調“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善于利用市場化手段或者通過市場化的路徑,搭建協同創新平臺,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有效匯聚創新資源和要素,充分示范彼此間人材、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
    七部委共同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當中,強調“培育社會服務平臺,推動社會服務市場融合發展”,具體而言包括“促進社會服務與互聯網產業深度融合,大力培育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性平臺和行業垂直平臺。支持互聯網企業基于技術優勢搭建社會服務平臺,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服務機構向平臺化拓展轉型,培育一批具有引領示范效應的平臺企業。創新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社會服務平臺建設模式,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社會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各類平臺有效鏈接服務主體和用戶,加強產業鏈條延展協作,實現服務無縫對接。”,《意見》明確指出“支持各地區和相關市場主體開展平臺經濟創新、服務產品創新、產業鏈協同創新、跨領域融合創新,打造一批‘互聯網+社會服務’示范平臺”。我們的公共服務體系要不要、能不能打造這樣的平臺?
     
    認識和把握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的第五個維度是社會生活方式。
    在著名的《數字化生存》這本書引入中國后的二十多年里,人們討論比較多的是信息技術還將如何深刻地影響我們生活的世界,如何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創造更好的數字化生活。的確,信息技術已經深度融合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各位專家在本次論壇的主題發言中提到,現在人人都應具備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看來也將成為一種基本的生活能力。本來也可以在“信息技術應用維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但是我以為,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并不只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當然從社會發展的理論上講,有一個“技術決定論”,還有一個“制度決定論”和一個“文化決定論”,在此不再一一展開。盡管信息技術起了非常大的重要作用,但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很顯然不只是信息技術在起作用。我們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社會生活方式必然發生全方位、深層次的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在教育領域突出表現為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與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這對人民生活方式包括學習生活的影響恐怕也是巨大的。所謂生活方式的定義,比較規范的表述是指“不同的個人、群體或全體社會成員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制約和價值觀念指導下所形成的,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動形式與行為特征的體系”。
    在這里,如果要把社會生活方式變革作為終身學習體系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可能有必要進一步深刻理解終身學習的內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出過三個著名的研究報告,其一是1972年發布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又稱《富爾報告》),其二是1996年發布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又稱《德洛爾報告》),其三是2015年發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這三份報告對于我們研究未來教育發展,包括終身學習的發展、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我們還可以回顧一下,2005年,聯合國啟動了“可持續發展教育2005-2014十年計劃”。該計劃的總體目標是把可持續發展觀念貫穿到學習的各個方面,以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建設一個全民的更加可持續發展和公正的社會。其基本思想是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可能從教育中學習價值觀念、行為和生活方式,這些是可持續的未來發展和積極的社會變革所需要的。
    終身學習特別強調學習和生活的有機結合,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活動貫穿人的整個職業生涯和生命歷程。包括我們今天的學習科學也強調研究各種場景下的學習,其中不僅包括學校課堂里的學習,也包括發生在家里的以及發生在工作場所同事之間的非正式學習。那么,公共服務體系怎樣才能適應作為生活方式的終身學習的需求變化,包括人們對于各種社會化教育服務的需求變化?這里,公共服務題不只是被動地滿足需求,而且更應該主動去研究和發現需求,包括現實的和潛在的需求,甚至還有可能要在一定程度上引領需求。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市場邏輯的維度講,其實這也就是發現、培育和引領市場的問題。不妨設想一下,當我們所說的公共服務體系真正融入社會生活方式的時候,將會出現怎樣的發展動能和發展前景?
    公共服務體系對于構建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文化,有沒有可能做出獨特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難以替代的貢獻?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要求我們公共服務體系在今后的探索與發展過程中積淀更多的文化底蘊。對于奧鵬這樣的教育服務企業更應該提出這方面的要求。
    在這次論壇上,趙敏總經理代表奧鵬發布了一個從1.0走向2.0的跨越式宣言。這一跨越的意義不亞于奧鵬從無到有的創辦。但顯然,奧鵬要想實現1.0到2.0的超越,會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勇氣,更具創造性的探索,更有韌性的努力,表現出更多的責任擔當,更需要在當前的社會中,在這個充滿浮躁和喧囂的領域里,盡可能地保持足夠的定力。
     
    以上是我參與此次論壇的一些體會,供各位同仁,在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研究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問題時參考,我也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和眾位同仁、各位朋友共同探討。謝謝大家!
     (本文系作者在“2019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高峰論壇”上的小結。) 
    作者嚴冰